建维听

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周边游玩 > 正文

周边游玩

通江洪水下游(梦见从洪水中游到对岸)

小度假2024-04-20周边游玩14

其实通江洪水下游的问题并不复杂,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梦见从洪水中游到对岸,因此呢,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通江洪水下游的一些知识,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,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!

抚远的江是什么江

1、通江连接黑龙江和乌苏里江,是黑龙江的一条汊流,也是乌苏里江下游的一条支流,长约29公里。

2、通江向东南流去,再次分汊为南北两支。北支为流向东北的银龙水道,再次与黑龙江干流汇合,形成银龙岛。抚远水道的南支继续向东南流去,在乌苏镇附近的通江口与乌苏里江汇合。

98洪水是怎么决堤的

1、1998年特大洪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,其中九江大坝决堤是原因之一。九江大坝为何决堤,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:

2、一、暴雨集中,连续恶劣的天气影响

3、自1998年6月起,大暴雨、大雨就连着下了一个月都不停,鄱阳湖、洞庭湖水位急剧上升,并且开始超出警戒水位。自6月份起,长江流域出现3次持续的大范围降雨。7月份左右,水文站监测的洪水量巨增,宜昌水文站监测到的洪水量为1215亿立方米,汉口站监测到的数据为1648亿立方米,汉口站的水文数据比1954年超出了120亿立方米。

4、1954年,长江的蓄洪量为400多亿立方米。1998年时,蓄洪量仅有100亿立方米,有效蓄洪量50亿立方米。1998年的特大洪水量约为100亿立方米,所以长江无法容纳如此多的蓄洪量,导致洪水泛滥,沿江阻挡洪水的大坝抗洪能力吃紧。

5、二、自然蓄洪,河湖调节功能减弱

6、长江特大洪水灾害的形成,在于上游植被遭到长期破坏所致。建国以后,随着人口的增长,长江上游地区的原始森林和植被遭到严重破坏,滥砍滥伐行为频繁。再者就是围湖造田,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量湖泊被填平造田,湖泊的蓄水调节功能丧失,大量行洪洲滩被占用。第三是一些水利设施的建设,不合理的水利工程破坏了江河的自然生态功能,加剧了洪水灾害。

7、三、大坝地形,九江大坝地形特殊

8、九江地理位置特殊,长江进入九江段后进入了“地上河”模式,九江地形较高,大坝修建起来时高出了周边的城镇很多,这种地形类似于黄河。大洪水来后,大坝抵挡不住洪水冲击,最终漫过大堤、冲毁城镇。大量驻防官兵被紧急调来加固堤坝,昼夜进行抗洪抢险。

9、8月7日中午,虽然官兵们早有预备,但危险还是来临了。一名巡逻战士发现堤坝上正在往外涌一股股浑浊的泥水,大坝最下面的地方出现了裂缝。这个情况被马上报告上去后,战士们用沙包和自己的被子垫在湖底下,堵住了漏水。

10、但是,刚刚堵住了漏水,另外一边就喷出了一大股水来,水越冲越大,战士们根本抵挡不住。随后又紧急调来车辆、轮船去堵塞这个缺口,几吨、几十吨的卡车推进去都挡不住这个缺口。后来又紧急调动一艘1600吨的货轮带着满船货物沉入湖底,这才勉强堵住了这个缺口。

11、四、人为因素,大坝修建存在的问题

12、九江大堤决口,经过五天五夜军民的合力抢修才将这处决口修补,挡住了洪水肆虐。九江大堤的决口,除了自然因素外,人为因素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。在九江湖口县投资千万元的大堤是新修的大堤,但在洪水来临时抵挡不住洪水,作为一处新修的大堤,其抗洪能力远远不如预期。

13、在当时讲究速度、赶超发展的思想下,很多工程并未能保质保量,在大坝设计、建造上存在一些问题。在1954年时,长江的蓄水能力能达到400亿立方米,为何到了1998年还不足100亿立方米了?除了自然生态的破坏外,不合理、不科学的水利工程建设非但没有起到作用,反而破坏了自然的调节能力。

14、恩格斯曾经说过:“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。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,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。”

15、1998年特大洪水的教训警示我们:尊重自然规律、保护生态平衡,人类才能保住共有的家园,才能避免大自然的报复。

98年特大洪水 最高水位线

历史资料显示,1998年洪水长江武汉关最高水位29.43米,新沟水位30.97米。

溃口和分洪水量比1954年少。1954年长江中下游溃口和分洪总水量高达1023亿立方米,1998年只有一些洲滩民垸分洪、溃口,分蓄水量只有100多亿立方米。如果1954年分洪和溃口的水量与1998年相当,则当年城陵矾附近水位将比1998年实际水位还要高1米左右。

湖泊调蓄能力降低。历史上我国江河两岸地势低洼地区分布着众多的湖泊,是调蓄洪水的天然场所。但是,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,人与水争地的现象日趋严重,大量的湖泊被围垦,调蓄容积急剧减少,加重了洪涝灾害。1949年长江中下游通江湖泊总面积17198平方公里,只剩下洞庭湖和鄱阳湖仍与长江相通,总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。近40多年来,洞庭湖因淤积围垦减少面积1600平方公里,减少容量100多亿立方米,鄱阳湖减少面积1400平方公里,减少容量80多亿立方米。如果用1954年的天然调蓄容积对1998年实际洪水量进行演算,洞庭湖、鄱阳湖及长江中游1998年的洪水位可降低1米左右。

长江与洞庭湖的水流关系发生变化。60年代末70年代初,长江的下荆江河段裁弯取直后,荆江河段的泄洪能力加大,上游来水分流入洞庭湖的流量减少,而其下游河道过流能力没有相应增加,从而造成城陵矶附近水位壅高。

长江流域基本处于东亚副热带季风区,大部属于亚热带。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,干流长6300公里。西部为高程5000米以上的高山高原区,东濒大海,地势低平,气候条件、地形条件变化大。在流域的上游有冰川冰雪融水,但水量相对较小,仅组成河道部分基流;滨海海啸偶有发生,且影响范围有限;风暴潮除灾及滨海之外,有时也波及内地,特别是转变成低气压深入内地造成较大或特大洪水,但机会较少。从全流域来说,暴雨洪水是主要的,一般占年径流量的70~80%,故属雨洪河流。

流域干支流洪水的年际变化,可根据各控制站洪峰流量和汛期不同时段洪水总量的Cv,值作出判断。干流主要控制站有屏山、宜昌、螺山、汉口、大通等5站。从长期资料看,长江洪水有丰平交替的规律性,但更多的是随机性和突发性,1153年以来长江上游出现大于8万立方米每秒的洪水有8次;流域型的洪水在20世纪有1931、1954、1998年;上游8次大洪水中,1788~1796年相距8年;1860~1870年相距10年。1848、1849年连年流域性大洪水;1931、1935、1949、1954、1996、1998、1999年洪水,都有连续发生的实况,其中1998、1999年是接连发生,后者小,但城陵矶(莲花塘)水位,先后为35.80m(历史新纪录)和35.54m,居第2位。

长江流域总面积180万平方公里,大于1万平方公里的支流49条,其中大于8万平方公里的支流8条,各较大支流都能产生较大洪水,并在其中下游形成洪灾。流域面积不到8万平方公里的支流中,对本流域的防洪或对干流中下游防洪影响较大的有沱江、清江、澄水、资水、抚河、青弋江和水阳江等。

OK,关于通江洪水下游和梦见从洪水中游到对岸的内容到此结束了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